关于印发《惠山区锡剧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的通知
各镇、街道文体站:
为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锡剧振兴发展,特制定《惠山区锡剧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请贯彻执行。
附:《惠山区锡剧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
无锡市惠山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2022年5月24日
惠山区锡剧振兴三年行动计划
(2022—2024)
锡剧是华东地区三大剧种之一、江苏省代表性剧种,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享有“太湖一枝梅”的美誉。惠山区锡剧氛围浓厚,锡剧团队众多,锡剧传统文化在民间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根据中央、省、市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区委、区政府十四五规划的部署要求,为进一步推动锡剧全面振兴,助力惠山文化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正确导向、守正创新、协同发展,盘活优势资源、繁荣精品创作、深化文旅融合、强化体系支撑,全面推动锡剧艺术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使锡剧成为富有江南风韵、惠山特色的城市文化名片。
二、主要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惠山锡剧艺术发展的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精品创作取得较大突破,人才梯队建设不断加强,保障机制基本健全,锡剧的传播力影响力有效提升,锡剧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促进消费升级的成效初步显现。到2024年底,推出1台锡剧大型原创剧目,5个原创小戏,每年开展100场各类锡剧演出;建成1个锡剧特色小剧场,每年为250名学生进行锡剧专业培训。
三、重点任务
(一)鼓励锡剧精品创作。加强剧目创作题材规划,每年举办一次创作题材策划会和剧本论证会,开展剧本征集和创作活动。加强现实题材、红色题材及本土题材的剧目创作,重点扶持打造1台具有较大影响的锡剧大型原创剧目,创排5个原创精品小戏。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群众特色文艺团队创排原创锡剧节目。
(二)激发锡剧团队活力。以惠山区戏剧家协会、惠山区锡剧艺术传承中心为龙头,同时在每个镇、街道培育扶持2-3个锡剧特色团队。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项目化管理,引入绩效评价机制,鼓励锡剧团队积极参与各类文艺演出和文艺创作。在攻坚创新项目上试行“揭榜挂帅制”,征集最优团队和最佳解决方案。根据国家部委《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我区民营锡剧艺术团体发展提供更大力度的政策扶持。
(三)打造锡剧艺术活动品牌。办好三年一届的“中国·惠山乡村戏曲节”,继续深化“玉祁锡剧节”等锡剧惠民活动品牌,每年开展不少于100场锡剧演出,推动锡剧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积极参加“无锡戏剧奖”、“小小红梅杯”少儿锡剧大赛等活动,持续提升本土锡剧活动品牌效应。
(四)持续推动锡剧进校园。将锡剧教育纳入学校美育教育,鼓励锡剧名家、专业演员到学校担任兼职辅导老师。在每个镇、街道的不少于1所学校开设“桃娃小锡班”,到2024年,每年为250名学生提供专业的锡剧艺术培训,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小学每年让学生免费欣赏到1场优秀的锡剧演出。
(五)发挥“惠畅小剧场”平台优势。作为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民生工程,惠畅小剧场可以为民间锡剧团队提供演出的舞台,同时也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丰富的锡剧文艺演出。每年在全区的惠畅小剧场开展10场以上的锡剧专场演出。
(六)实施锡剧保护传承计划。加强锡剧艺术档案工作,配合无锡市开展锡剧项目调查研究,对锡剧剧目、剧本、声腔、音乐、表演、舞美、流派、名家等资料进行征集、梳理、收藏,建立锡剧数字化档案库。推进锡剧流派保护传承,做好锡剧音像录制保存工作。
(七)加快锡剧文创产品的开发。强化锡剧IP的开发利用,采用委托开发、特许经营、授权冠名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锡剧文创产品研发。融合惠山本土非遗元素,探索利用惠山泥人、剪纸、桃木雕刻等非遗项目,开发出一批富有锡剧特色的文创产品,进一步激发锡剧的市场活力和影响力。
(八)积极推进锡剧融合发展。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以实施“艺术拾珍·美好空间珍珠链”计划和“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为契机,将锡剧艺术元素有机融入城市建设、城市更新等,打造城市美好生活空间,整体提升全区锡剧文化氛围。
(九)加强对外文化交流。鼓励锡剧团队积极参与对外交流与合作,对国内外商演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紧紧围绕“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将锡剧艺术有机融入江南文脉论坛、运博会、文博会等重大文旅活动。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全区锡剧振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部署推进工作,研究重大事项,落实保障措施,协调难点重点,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扶持保障。用好现有各类专项资金,对锡剧艺术精品创作、保护传承、人才培养、宣传推广等加大扶持力度。综合运用政策引导、项目采购、以奖代补、荣誉激励、结对共建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设立“锡剧振兴”专项资金,用于保障锡剧振兴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促进锡剧艺术的全面发展。
(三)强化全媒体传播。整合“报、台、网、微、端、屏”等全媒体资源,拓展锡剧艺术传播广度和深度,充分发挥江苏文化云、无锡文化云、惠聚精彩、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传播优势,运用短视频、网络直播等灵活有效的传播方式,促进优秀锡剧文艺作品、锡剧融合创新产品线上线下多平台展示、多渠道传播,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