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香,太阳暖,让我们一起去晒被子吧!”走进在堰桥街道天一社区西高巷的一片开阔地,阳光映射下,一组组12米长的“红枝丫”共享晾晒架整齐地排列着,附近居民们的被褥、衣物等分门别类悬挂其间,随风飘荡,与暖阳形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西高巷房屋密集,间距小,采光差,晾晒空间局促。共享晾衣架没有竖起来之前,只要天晴,居民们便“各显神通”,或私拉乱搭铁丝、绳线、竹竿,或直接把衣被搭在低矮的绿化植物上,不仅占用了公共场地,影响了背街小巷文明形象,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天一社区以居民为中心,以办实事为落脚点,在征得大多数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下,在西高巷附近开辟一块场地,统一安装美丽大方的“红枝丫”共享晾晒架,并制定文明公约,晾晒场所内井然有序、整洁美观,居民的衣物有了阳光的味道,村巷间环境也整洁了,居民一致称好。“我们西高巷通过改造变得漂亮又整洁,出门心情都舒畅许多,如今又设置了共享晾晒区,解决了我们晾晒衣物、被褥难的问题。太幸福了!”家住西高巷的高大爷乐呵呵地说。没想到自己居住了几十年的村落有这么大的改变,高兴之余也心怀感激。
西高巷北侧居民房与西漳农贸市场相对,村巷与菜市场之间原先有几处简易棚,用彩钢搭建,时间长了之后,遇到刮风下雨天,不仅有响声、有渗水,还影响村巷的整体面貌。对此,天一社区加大城市精细化管理,在此周围进行了面貌出新,一些“微变化”悄然发生,居民收获的“微幸福”与日俱增。
原先斑驳的简易棚变成了坚固的砖瓦房,打造便民服务点,其中一部分设置为休息区,为外卖小哥、环卫工人、城管队员等提供遮风挡雨、小憩场所,还有一部分设置成便民服务窗口,织补、修鞋、配钥匙在这里都可以解决,除此之外,就业咨询也可以在这里实现。
天一社区主动对接周边企业和工会等,收集企业招工信息,在便民服务点外围张贴岗位信息,过往人员有求职需求可以到便民服务点向工作人员咨询,“我们可以帮求职者参考一下工作适配度,也可以帮他们加个微信联系企业。”便民服务点工作人员说道,这个岗位“集散地”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了一个“双向奔赴”的渠道。“这里的招工信息挺丰富的,来了几次,每次都有新的岗位可以选择,咨询下来也比较靠谱,和家里商量商量就准备去上班了!”刚到堰桥一个月的马大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