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政府 欢迎您!

  • 繁体版
  • 无障碍浏览
  • 长者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惠山 > 投资惠山
《惠山区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惠山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惠山区文化事业高质量

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惠山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的通知

经开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农业产业园()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各委办局,区直各单位:
     《惠山区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惠山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已经区委、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政府

2023926



 

惠山区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市文化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要求,结合国家“十《“十四五” 文化发展规划》省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无锡市文化 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 ),深入分析 全区文化事业发展形势和有利条件,明确文化事业发展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切实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 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党代会部署要 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丰 富高水平公共文化供给为主线,以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为重点,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 挥全区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进一步健全完善现 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精品文艺创作与传播力度、强化惠山 历史文脉传承、弘扬惠山特色地域文化,积极打造惠山文化名 ”,着力推进文化繁荣、提升城市气质,不断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的精神世界、的幸福感受、的生活质量,打造富有地方特色、承载乡愁记忆的锡西人家”,在探索建设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走在前,为全区奋进五地四创、实现 鹏迭变、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惠山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全面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惠山新实践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坚实文化保障。
     二、 基本原则
        ——  坚持正确方向。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以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文化建设各领域各环节。
       —— 坚持服务大局。坚持把文化建设放在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充分 发挥文化在全区奋进五地四创、实现鲲鹏迭变中的功能作用。
        ——  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工作导 向,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共建共享,努 力利民惠民,把文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坚持统筹协调。紧扣新发展格局,加强前瞻思考、全局 谋划、标杆示范、有序推进。统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政府主 导和市场运作、传承保护与发展创新的关系。深化惠山与长三角地区、大运河沿线的文化交流协作,努力打造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 坚持重点突破。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既要整体推进、全 面提升,又要先行先试、重点突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找 准突破口,打造新亮点,谋划实施重大工程和项目,带动建设全局。
     ——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准确把握文化发展趋势,依托现代 科技手段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培 育支持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新需求,推动文化事业在内容、模式、业态等方面实现创新发展。
     三、 总体目标
      ——文化特色更加彰显。惠山地域文化底蕴得到有效发掘整 理,名人故居(文保建筑)发展利用规划得到有效落实,文物价 值得到有效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传承、展览展示活动有序 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工商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广为弘扬,以地域特色文化为核心的惠山文化体系基本构建完成。
      —— 文化名片更加清晰。惠山文化标识、城市精神与品格得 到充分提炼、升华,惠山城市的文化标识更加清晰,惠山的文化 内涵更加深入人心。在中心城区、运河两岸、天上村前等重点区域,打造形成多个惠山文化新地标。
     —— 文化服务更加高效。建成一批重点公共文化场馆、优秀公共文化空间,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供给丰富、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文化设施身边化、服务内容 品质化、供给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智能化。高层次文艺演出、 展览数量和比重显著提升,文化活动品牌和文化产品形式更加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新期待得到更好满足。
      ——  文艺产品更加繁荣。文艺精品创作高地建设和文化英才 培育取得明显成效,文艺创作的主流思想引领力更加强劲,文艺 精品创作体系更加完善,代表惠山文化、惠山水准并具有广泛传 播力、影响力的扛鼎之作不断涌现,高水平文艺精品创作实现全省领先、走在全国前列。
——  市民文化素养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文化消费意识和参 与文化活动的意愿与能力不断增强,文化艺术鉴赏水平和观演观 展礼仪显著提高,全民阅读成为习惯,文化消费成为主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基本形成、蔚然成风,人文素质跃上一个新台阶。
     四、 专项行动
      ()文化设施提档升级专项行动
       加快重点文化设施建设,补齐短板,实现文化设施布局更均 衡、空间品质更优化、资源配置更合理、服务供给更精准、社会主体更活跃,打造文化设施高质量发展的惠山样本。
      1. 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坚持高规划引领、高品质建设, 实施洋溪文化城、礼社历史文化街区、江南运河文化公园、 上村前历史文化街区等重点文化项目建设,新建惠山城市馆、惠山大剧院、惠山档案馆、惠山国家级赛事基地(击剑、围棋、三人篮球赛事中心)等文化场馆,推动惠山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数 字展厅建设,持续推动延安精神无锡学习天地内涵提升、功能提 质。持续推进公益小剧场建设,累计在全区布局建设40惠畅 小剧场”,全年演出不少于2000场。打造10-15个公共文化空间示范点。
      2. 优质阅读空间提升工程。加强区图书馆建设,打造24 小时阅读空间、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推进区图书馆特色分馆建设, 加强镇(街道)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研究制定图书馆儿童 友好建设指引,推动惠山图书馆儿童友好型图书馆建设。深化书香 惠山品牌建设,建成15个优质公共阅读空间,重点建设1个区 钟书房旗舰示范点,打造智能化、数字化、融合化的城市人 文会客厅。精心打造惠阅书香全民阅读工作品牌,举办·阅读节、农民读书节等,扎实推进书香惠山建设。
      3. 公共文化新空间拓展工程。实施艺术拾珍·美好空间珍 珠链计划,打造8个城市公共文化新空间。全面开展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累计实施15个活化利用项目,打造3个典范工 程,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百宅百院建设。推进文化赋能行动,建 3个具有主题特色和功能综合的家门口的好去处。支持社会 资本新建、改建剧场和演艺空间,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合理利用 历史街区、民宅村落、闲置厂房等兴办文化项目或设立文化服务机构。深化一街()一品特色文化建设。
       4. 文博场馆建设提升工程。实施中小博物馆提升计划,启动中国统计史馆、惠山博物馆建设,新建区级文化馆、图书馆, 推进镇(街道)、村(社区)利用现有文博场所结合自身特色建 设文化展示馆,建成陈列展览馆2家以上。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博 物馆建设,扶持非国有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建设。加快推进 科技智慧场馆建设,利用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推动文化历史遗迹的活态展示。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专项行动
       5. 公共文化服务改革深化工程。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示范区创新发展。推进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加入长三角地区 社会保障卡文旅一卡通服务体系,实现阅读一卡通、服务一网 通。加强区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推进镇(街道)文化 90%以上达到省级一级站标准。推进基层艺术院团改革,建立 一家区级国有锡剧院团。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目录,加大 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增加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总量, 推动一批文化项目、活动、资源在惠山落地。深入实施全民艺术普及工程,广泛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打响一批公益文化品牌。
       6. 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创新工程。完善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 制和效能评价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健全公共文化机构 法人治理结构。实施公共文化增能计划,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 文化服务机制,推进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化专业 化管理,鼓励第三方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活动项目打造和服务资源配送等活动,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特别是高雅艺术演出、大型文化活动等的社会采购力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机制。
      7. 文化惠民供给提质增效工程。 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开展 全面普法、全民科普、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 依托情韵江南群文品牌,每年开展送戏下基层不少于50 场、 送展览下基层不少于10场,引进高水平文艺演出、展览5场。 2025年底前人均接受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次数不低于7次。积 极推动公共文化设施提供错时开放、延时服务,鼓励开展夜间服 务。培育本地优秀群众文化团队,打造省级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培 养对象8个。优化完善惠山文旅艺术节”“阳山桃花节等重点项目。
       8. 公共文化服务数字赋能工程。 围绕无锡文化云服务平 台和“go! 无锡全域智能导览,搭建惠山区公共文化数字服务框 架。建设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实现与灵锡 APP 学习强国无锡 学习平台等资源共建共享。拓展公共文化机构发展基于新技术应 用的数字应用新场景,加强图文博美数字化建设,推进线上剧 场、舞台、展厅建设,丰富吴韵雅集、高雅艺术进基层、惠山大讲堂公益培训内容。打造公共文化资源库群,丰富数字化供给。
      ()文艺精品创作高地建设专项行动
       打造惠山文艺精品创作高地,加快推进重大主题文艺创作, 着力促进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机统一,推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体现惠山特色、满足群众需求的文艺精品力作。
      9. 新时代文艺精品创作工程。以文学、影视、舞台艺术、 美术等门类为重点,紧扣党的二十大、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习 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10 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抓好 重大题材创作,推出更多彰显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惠山特质的 原创精品。依托锡西文创产业园,推出一批惠山出品、具有惠山标识的影视精品力作。
      10. 原创文艺精品项目扶持工程。健全文艺精品创作机制, 推动文艺精品创作题材库建设与利用。建立健全文艺精品创作联 席会议制度和选题专家论证会常态化工作机制。深入实施剧本创 作孵化计划,建立网络文艺创作引导机制,推动创作形式多样化。 扶持反映惠山重大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展现地域文化、能产生 重要社会影响的文艺精品项目的创作生产。对参加国家、省级以 上重大活动(含重大品牌活动或赛事、重大原创演艺活动)的原 创文艺精品进行资金扶持。鼓励开展宣传巡演、创新交流、公益推介等。
      11. 文艺团队创作演出能力提升工程。以激励创作、激励演 出,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为中心环节,鼓励文艺团队创作精品剧 目。积极推动文化馆馆办团队建设,成立3支具有较高艺术水准 的特色团队。提升区锡剧传承中心等群众文艺团队的剧目创作演 出水平。抓好惠畅小剧场、百姓大舞台等演出平台,让文艺团队有机会出彩出新。
      12. 优秀文艺作品推广传播工程。通过学习强国、江苏文化云、无锡文化云等线上载体,积极推介惠山的文艺活动和文艺作 品。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地区的文艺交流与合 作,每年开展多类型文化交流活动。组织精品剧目常态化展演, 推动线上演播与线下演出相结合,多渠道展示推广优秀作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扩大惠山对外知名度。
      13. 文化节展赛评打造提升工程。继续办好中国·无锡阳山 桃花节”“中国·惠山乡村戏曲节等文艺品牌活动。提升区政府文 学艺术奖的参与度和影响力。立足惠山大剧院、天上村前 下古庄、悦尚奥莱等阵地,策划举办有较大影响力的文艺体育 活动。围绕中华传统节假日,举办以九万里风鹏·惠山之夜” “八百里炙·惠山之眼” “西北望·惠山之行” “春日宴·惠山之味为品牌的新年音乐会、音乐啤酒节、中秋诗会等文体活动。
      ()传统文化保护和活化利用专项行动
       强化惠山历史文脉传承,彰显惠山文化特质,优化历史文化 风貌保护,提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水平,健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14. 城市文化特色塑造工程。深入挖掘惠山文化中蕴含的 特色基因,将惠山特色文化有机融入到城市规划设计中,在城市 公园、文化广场、文化长廊、城市雕塑等文化景观建设中,展现 惠山积极奋进的工商文化、敢为人先的一包三改”“四千四万 神等。在城铁惠山站区、旅游景区、公交站点投放城市文化系列图文资料,增强市民及游客对惠山历史文化的了解,营造浓厚城市文化气息。推出惠山城市文化系列融媒体产品,提升传播力度,扩大惠山城市影响力。
       15. 城乡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工程。结合城市更新,加强名人 故居(文保单位)等历史建筑与历史风貌区的整体有机融合保护, 对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历史建筑进行修缮保护、风貌恢 复、活化利用。推进礼社、村前等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和更新利用。 摸排乡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宗祠、特色建筑、河道桥梁、古树名木等自然人文遗迹,带动江南乡村风貌品质提升。
       16. 名人故居(文保单位)发展利用工程。落实《惠山区 四五期间名人故居(文保单位)修缮保护和发展利用行动计划》, 保护、修缮38处名人故居、历史建筑。开展全区革命文物的保 护修缮和申报工作,将延安精神无锡学习天地、青城导社、锡流 纪念馆等红色革命文化资源串珠成链,开展深度体验和研学旅行 相结合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持续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 建设全境课堂”,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实施文物安全责任公示制度,完善文物安全监管体系。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工程。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 源调查,建立惠山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提 升玉祁双套酿酒、陈静怡剪纸、惠山泥人等地域文化标识影响力。 实施锡剧振兴工程,在不少于9所学校实施锡剧进校园”,促进 非遗传承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鼓励社会力量、专业机构合作开发非遗主题文创产品,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利用图书馆、文博场所等公共文化场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展示、普 及教育和研学传承活动。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省大运河文化 旅游博览会、无锡市旅游推介、我区各镇(街道)和部分村(社区)的传统节庆活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展示与普及活动。
       18.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程。高质量推进惠山大运河 文化带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打造独具特色的大运河文化带惠山走 。高标准建设江南运河文化公园、村前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推进以王羲之洗砚池、运河御码头为主要内容的惠山运河八景建设,形成层次分明、富有特色的惠山大运河文化综合展示体系。 开展大运河文化挖掘、内容搜集、故事整理工作,推出《惠山运 河文化丛书》,收集整理饮水通淤碑”“修筑堤岸碑等大运河历 史碑刻,为开展文化研究积累历史史料依据。实施运河主题文艺 精品创作工程,创作生产10()大运河文化题材的文艺作 品。推出大运河系列文化活动,举办大运河音乐会、龙舟赛、戏 曲会演、文化博览等文化活动。依托运河文化丛书、主题场馆、 旅游解说讲好惠山运河故事,深化全社会对大运河文化的认知。 以大运河文化带惠山志愿联盟为主体,广泛开展运河文化宣传普及活动。
       ()优秀文化人才引育专项行动(建立智库、专业门类人才(锡剧、戏曲)培养、基层人才)
       实行文化人才分层分级培养模式,坚持引进培育相结合的原则,加快改善惠山文化人才队伍结构,切实解决人才短缺、断档、青黄不接的局面,为文化队伍注入新生力量。
      19.“太湖文化名家培育评选工程。建立惠山文化智库”, 吸纳一批文化艺术、文化管理、文物保护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为 惠山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支持并组织造诣高深、 成就突出、德艺双馨、影响广泛的文化领域拔尖人才参评太湖文化名家等各类荣誉奖励,组建服务文化名家工作团队和平台。
      20. 专业文化人才引进培养工程。实施·鹏飞英才计 划,重点引育一批德艺双馨、影响广泛的文化艺术、文博非遗等 领域的文化名人和青年文艺家,鼓励企业以多种形式引进一流文 化人才和团队。实施创作帮扶工程,扶持资助优秀中青年文化人 才、拔尖创新人才创作反映惠山文化的文艺精品。依托藕塘职教 园,支持高职院校开设文化创意、数字动漫、新媒体技术等专业,培养急需人才。
       21. 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强基工程。制定实施基层文化人才队 伍建设规划,配好配齐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专职人员。发掘和 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建立人才资源 数据库。完善文化志愿者注册招募、服务记录、管理评价和激励 保障机制,加强培训,提升文化志愿者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保障措施
      ( )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立足增强文化自信,守正创新、主动作为,为惠山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健全惠山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实行 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规划组织,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文体旅 游、新闻出版、文联等部门具体落实,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 合的工作机制,推动解决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跨部门、跨领域的 重点难点问题,形成工作合力。强化区、镇(街道)联动、部门 协同,在规划编制、政策衔接、标准制定和实施推进等方面加强 合作,形成全区工作合力。强化镇(街道)文化工作组织领导, 建立由镇(街道)()委副书记牵头负责、党政分管领导协 同负责的文化高质量发展协调推进机制,统筹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履职情况纳入干部考核。
      ()创新管理方式。破除发展瓶颈,健全鼓励社会力量参 与文化建设的机制。降低社会资本准入门槛,深化放管服改革, 优化行政审批,推动管理工作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 实施融合发展,深化文化与体育、旅游、科技、金融、商贸、农 业等领域融合发展。健全文化领域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机 制,营造更加宽容开放的文化发展环境,引导鼓励社会资本积极 投资政策允许开放的文化领域。加强文化领域行业组织建设,发 展各类文化市场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各类主体积极参与惠山文化建设。
      ()优化政策支持。优化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供给和 财政支持,建立健全同财力相匹配、同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政府投入保障机制。鼓励各地聚焦自身定位,因地制宜加大文化事业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专项资金、 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助力打响惠山文化品牌。适度扩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盘活闲置厂房、边角地块发展文化事业。
      ()深化品牌宣传。充分用好省级以上驻锡媒体、全市全 区各类宣传资源,大力宣传城市精神、城市品格以及知名文艺作 品、文创产品、文化项目、文化人才等,提升和扩大惠山文化的 社会知晓度和市民认同感。借力一带一路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拓展对外文化交流、外宣渠道。

 

惠山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 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 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推动文化高地建设和文化产业高质量 发展的决策部署,按照全市文化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要求,充分 释放文化产业在扩内需、稳就业、促民生等方面的强劲动能,着 力构建具有惠山地域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 建新发展格局,围绕勇做全市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排头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 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壮大市场主 体、创新生产机制,提升产业能级、鼓励创新创造,促进融合发 展、培育新型业态,改善服务环境、完善政策保障,进一步提升全区经济创新力、产业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为全区奋进五地四创、实现鲲鹏迭变、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惠山现代化建 设新篇章、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惠山新实践提供有力产业支撑和良好文化条件。
      ()发展目标
       围绕打响惠山文化品牌,聚焦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拓展创 意设计、文旅融合、工艺美术、数字文化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 大力推进文化与科技、金融、体育、商贸、会展等相关产业融合 发展。着力培育一批文旅融合示范点和重点项目,布局一批文化 产业园区,加快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惠山段和锡西乡村振兴风光带 建设,加快构筑高端要素集聚地、创新创业首选地、枢纽经济 新高地、生态宜居样板地、美好生活向往地”,努力打造文化产业发展先行区、示范区,不断提升城市人文底蕴和文化软实力。
       ——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到 2025 年全区文化及相关产业增 加值超过50 亿元,占 GDP 比重力争达到4.5%以上,文化产业成为产业强区战略新的增长点、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增长极。
        ——   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新型文化业态更加丰富,数字文化 产业占比达到50%,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科技含量稳步提 升。文化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例进一步提升,文化与制造业、旅游、农业等融合发展格局进一步形成。
       —— 集聚效应日益凸显。支持实施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重大 文化项目50个;建成营业收入超5亿元的文化产业集聚区2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类园区(基地)1 个,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区1个。
        ——   市场主体稳步增长。力争营收超十亿元企业达5家,力 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100家,省级示范类文化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品牌效应不断提升。推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 产品和服务,打造一批知名度较高的文化品牌,助力全市建成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提升。
      二、重点工程
       ()影视文化补链强链工程。以锡西文化创意产业园、阳 山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等为依托,积极招引影视项目和影视企业 落户,谋划打造全域化影视拍摄基地、全时段复合型综艺节目实 景录制基地,推出更多优秀的惠山出品影视文化作品。做好农 文影旅结合文章,构建覆盖研发、拍摄、制作、发行、交易、衍 生产业开发的影视产业链。加快媒体融合建设,构建立体、高效的传播网络和新媒体业态。
       ()数字文化引育集聚工程。 聚焦数字+文化新机遇,鼓励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科技与文化融 合发展,加强数字文旅新基建,推动元宇宙、人工智能生产内容 (AIGC) 等一批数字文化新场景应用落地,探索培育数字艺术 品创作。强化文化对信息产业的内容支撑、创意和设计提升,加 快培育双向深度融合的新型业态。加强与行业头部企业战略合作,加大网络视听、网络文学、艺术在线教育、知识付费、图片编辑等平台企业引育力度,推进文化旅游、传统出版、影视科技 等重点领域的数字转型、智能升级和融合创新,积极引进数字装备企业,打造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区。
       ()文化制造转型升级工程。发挥文化制造业的基础优势, 进一步优化提升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文化产品制 造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柱作用。推进数字绿色印刷发展,引导 印刷复制加工向综合创意和设计服务转变,推动新闻出版数字化 转型和经营模式创新。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鼓励文 化制造企业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积极建设一批标杆性灯塔工厂”“未来工厂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程。深入实施文旅融合发展战略, 与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相结合,与城镇体系构建相配合,与惠山本 土文化发展相协调,进一步做深做亮乡村休闲观光和生态旅游项 目。支持文旅+”非遗文创、商贸、体育、工业、农业等跨界产 品开发,推出具有红色文化、工业文化、田园风光的红色旅游路 线。加快推动创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力争创建2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创意文化提质增效工程。将惠山特色文化与创意设计 融为一体,增加传统制造业的文化内涵,促进工艺美术、时尚服 饰、机械制造、建筑设计等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我区制造业发展的新优势,加快实现由惠山制造惠山创造转变。
        ()文化娱乐精品培育工程。聚焦文化+娱乐模式,重点扶持具备惠山特色、适应市场需求、弘扬时代精神的艺术精品, 以演艺产业促进其他相关产业发展。鼓励引进演艺内容生产、发 行、演出行业。鼓励文化娱乐行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网络文化, 着力扶持一批网络文学、网络视听等领域龙头企业。支持锡剧、 评弹等传统演出,开发线上演播、短视频、沉浸式体验等数字文 化新业态,打造一批云演艺产品,加快推进演艺产品的数字化发展。
      三、具体举措
       ()实施重大项目招引行动
        1. 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建好用好惠山区文化产业招商中心, 2023 年实现镇(街道)文化产业招商中心全覆盖。大力引进数 字文化、智慧旅游、虚拟演艺、数字艺术品、内容创作、数字装 备等虚实融合的元宇宙创新示范应用。强化重大项目和产业链招 商,发挥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功能,形成以点带面的文化产业辐射 效应。经开区、高新区()、各镇(街道)每年组织文化产业 招商不少于1 次,每年招引投资额亿元以上文化项目(企业) 少于2个。 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科技局、区商务局、区文体旅游局,经开区、高新区()、各镇(街道)
        2. 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建立全区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储备库, 精准服务护航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洋溪文化城、礼社历史文化街 区、江南运河文化公园、天上村前历史文化街区等一批投资规模大、主体优、辐射广的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惠山城市馆、惠山大剧院、惠山区档案馆、赛事中心(击剑馆、三人篮球馆)等一批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完善功能布局,赋能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委、区文体旅游局,经开区、高新区 ( ) ( )
       3. 推进项目统计入库。建立项目统计前端服务机制,及时 指导项目公司注册、统计归类等业务开展,确保重大项目科学精 准列入文化产业统计分类。建立重大项目(企业)对接服务机制, 建立项目管理工作清单,及时掌握企业发展动态,指导协助符合 条件的重大项目入规上限,确保建设项目及时有效、高质高效纳 入文化统计范畴。 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委、区文体旅游局、区统计局,经开区、高新区()、各镇(街道)
       ()实施市场主体壮大行动
        4. 培育壮大文化龙头企业。发挥江苏数字信息产业园、苏 (惠山)数字文化中心、锡西文化创意产业园、六次产业园等 载体优势,引育一批文化旅游、演艺会展、影视传媒、网络视听、 数字印刷等新型文化企业。完善梯度培育体系,提升 58 赶集等 骨干文化企业融合发展能力,鼓励其通过独资、控股、参股和战 略合作等方式扩大规模。支持惠山文商旅集团等国有文化企业成 为具有惠山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到 2025 年培育营收10亿元以上企业 5 。〔 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文体旅游局,经开区、高新区()、各镇(街道)
        5. 培育高成长型文化企业。实施专精特新文化产业高成长性企业入库培养计划,对营业收入快速增长或得到市场风险投 资基金认可的企业,给予一定扶持。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 量,对新入库或实现较好效益的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给予一定奖 励。到 2025 年,力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 100 家。〔 责任单位: 区委宣传部、区科技局、区文体旅游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财政局、区税务局、区统计局,经开区、高新区()、各镇(街道)
        6. 精准助力中小微文化企业。鼓励引导各类人才在惠山区 创办文化企业或大师工作室。建立规上企业培育库、建立定点联 系帮扶制度、推动小微文化企业创业载体建设、加强小升规文化企业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融资支持、扩展企业营销途径等,推进中小微文化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文体旅游局、区统计局、区财政局,经开区、高新区()、各镇(街道))
      ()实施平台载体提效行动
       7. 建设产业有效载体。探索产城融合发展新模式,强化 科技文旅功能,高标准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江南运河文化科创带、天上村前历史文化街区、锡西美丽乡村示范带等一批文化特点 鲜明和主导产业突出的特色文化产业园区、文化街区、文化乡村 建设,促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重点建设惠山软件外包园、苏 (惠山)数字文化中心、恒生科技园等功能聚焦、效益突出的文化产业园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推进园区的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平台化发展。〔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文体旅游局,经开区、高新区()、各镇(街道)
       8. 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做强园区载体平台,争创江苏省广 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为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载体和平 台。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园区运营模式创新,按照打造产业链、 形成产业集群、构建产业生态的创新发展模式,推动虚拟演艺 制播平台和内容产品创作,推动文化产业园从房屋及场地租赁商 向服务集成商再向成长性项目投资商转变。推动各类艺术品评 估、投资咨询、数字藏品等平台建设,加快文化产品物流基地和网络平台建设,为文化产业园区提供发展要素平台支撑。 〔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区文体旅游局,经开区、高新区 ( ) ( )
       9. 搭建要素保障平台。科学谋划,合理布局,打造一批低 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配置的文化创意互动体验集聚区,强化园 区空间的创意性和艺术性。建设文化众创空间”“创新工场”, 动文化产业园区技术研发、咨询服务、生产贸易、展示评估等公 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文化产业实习实训基地,做强锡西影视实 训基地,加强文化产业园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交流。支持各 类企业和机构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专业论坛、创新创业大赛等 活动。〔 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商务局、区文体旅游局,经开区、高新区()、各镇(街道)
      ()产业空间拓展行动
        10. 优化空间布局。聚焦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发展空间, 推动一批重点集聚区建设,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整体布局。结合 锡西乡村振兴风光带、洗砚湖生态科技城、惠山新城区、高新产 业区、科教文旅区、阳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等规划建设,科学布局 文化产业功能区,推动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四态合一”, 区、街区、园区、社区四区融合文化、旅游、体育、商业四业 打通。推动产业资源和配套设施向重点区域倾斜,加强基础网络 建设和云平台建设,聚力打造元宇宙创新应用基地,在全区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工信局、区文体旅游局,经开区、高新区()、各镇(街道)
       11. 提升空间品质。深入探索百宅百院活化利用新路径, 加大天上村前历史文化街区、礼社老街、冯其庸学术馆等历史 建筑、名人故居、工业遗产的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提高文化馆、 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服务效能。鼓励文博场馆、商业街区 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空间,挖掘和阐述文化场馆的文化内涵和时 代价值。探索通过市场化方式,收购、升级改造旧新村、旧厂房 等建设文化产业集聚区。 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文体旅游 局、区工信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大数据管理和政务服务局,经开区、高新区()、各镇(街道)
       12. 推动协同发展。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传统村落活化,积极开发乡村传统节庆、民间艺术、民俗表演、传统美食等项目, 着力推动乡村文化旅游发展,高质量创成惠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 园。加快智慧广电乡镇(街道)建设,大力发展非遗、文创电商, 支持利用直播经验带动乡村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 〔责任单位: 区委宣传部、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区文体旅游局,经开区、高新区()、各镇(街道)
      ()实施文化消费升级行动
       13. 积极培育消费新热点。围绕阳山桃文化、延安精神无锡 学习天地红色文化、村前与礼社历史文化、前洲国学文化、洛社 运河文化等文旅资源,积极引导文商体旅聚合发展,规划一批消 费型文化项目。加快推进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在吴文化公园、阳 山桃花源景区适度增设创意集市、工艺品商场等文化消费场所。 推动数字文化场馆、数字景区、数字酒店等基础设施建设。探索 建立以大型文化场馆为主要节点、各类文旅机构共同参与的数字 创意联盟链体系。深化九万里风鹏·惠山之夜”“八百里炙· 山之眼” “西北望·惠山之行” “春日宴·惠山之味等系列 品牌活动,支持举办阳山桃气电音节、锡剧文化艺术周、 国潮音乐节等活动,切实以文化促消费、暖市场。大力引进品牌实体 书店,持续推进钟书房建设,全力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构筑 创意文化消费空间,助力书香惠山建设。 责任单位:区委宣 传部、区商务局、区文体旅游局,经开区、高新区()、各镇( )
       14. 创新文化消费新模式。支持搭建惠生活文化信息资源 共享服务平台,整合全区文化场所分布、活动安排和文化消费季 的相关信息,拓展文化消费渠道。大力培育元宇宙、云端新消费 场景,鼓励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博场馆和商业街区使用XR 3D 、全息投影、数字光影等虚拟现实技术和球()幕、智 能感知等装备设备,打造虚实交互的沉浸式文旅体验空间,鼓励 文化企业开发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打造线上直播、演艺、旅游融 合发展新业态,开启文化云逛街等新消费模式。 责任单位: 区委宣传部、区商务局、区文体旅游局、区大数据管理和政务服务局,经开区、高新区()、各镇(街道)
      15. 丰富文化消费新业态。支持建设小剧场”“小书场”, 造能够承载、提升惠山区文化凝聚力、影响力的节庆品牌。以美 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夜经济”,创新民俗活 动,丰富夜间乡村文化娱乐业态。实施数字内容创新发展工程, 加快对文物、非遗等进行数字化转化和开发。提升包括餐饮、住 宿、商业综合体等在内的旅游空间文化氛围,推出一批具有惠山 文化风韵的演艺节目、创意衍生产品、数字艺术品和精品民宿, 打造文化旅游消费新地标。〔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区商务局、区文体旅游局,经开区、高新区()、各镇(街道)
      ()实施文化贸易促进行动
       16. 壮大主体队伍。支持惠山文商旅集团有限公司积极拓展对外文化贸易相关业务范围。鼓励鑫驰电子、天彩印刷等骨干文化企业通过兼收并购、项目投资、合作经营、设立海外分支机构 等方式,构建产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双轮驱动格局。积极开展文化 贸易企业、产业园区、文化项目认定工作,向上申报一批服务贸 易示范企业、成长型企业和示范园区,支持申报国家级和江苏省 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 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商务局、区文体旅游局,经开区、高新 ( ) ( )
       17. 加强渠道建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 化产业合作,常态化运营无锡至上海港海铁联运班列和中欧班列。搭建惠山文化 IP 产品国际营销平台,形成文化交流+ 化贸易模式,构建跨境文化产业链。依托惠山区电商产业互助 联盟等支持文化跨境电商发展,拓展线上线下文化贸易渠道。深 化与长三角区域合作,强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对接,利用 好科创飞地资源,实现在上海、深圳、北京、西安等文化产业招 商中心全覆盖,吸引更多文化科技企业项目来惠山投资。 〔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商务局、区文体旅游局,经开区、高新区( ) ( )
       ()实施文化金融聚合行动
       18. 完善文化金融服务体系。召开文化金融对接会,搭建融 资信息交流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建立专门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的专 营机构、特色支行和文化金融专业服务团队。建立文化金融企业 库,做好文化企业信用评估等服务,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设立政府性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导基金,助推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招引和投资建设。鼓励银行、担保、保险、投资基金等机构联合采 取投资企业股权、债券、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形式为文化企业提供 综合性金融支持。 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财政局、区文体旅游局、区地方金融管理局,经开区、高新区()、各镇(街道)
       19. 拓宽文化产业融资渠道。大力支持各类文化产业投资基 金落户惠山,积极向上争取各类投资基金,鼓励基金+基地”“ +项目等新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健康有序投向文化产业。建立储备一批、培育一批、申报一批的文化企业上市梯队格局。到 2025 年,力争实现全区文化企业上市零的突破。〔 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财政局、区文体旅游局、区金融管理局,经开区、高新区()、各镇(街道)
      ()实施文化人才荟萃行动
       20. 强化引才举措。实施·鹏飞英才计划,适应传统 文化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文化产业培育需要,重点引育一批既懂 文化又善经营管理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和熟悉现代传媒、新 闻出版、文化创意、广播影视等方面的文化产业骨干人才。建立引 进文化人才基金的机制和完善的人才评价体系,将文化产业人才纳 入惠山区人才分类认定,完善居住、教育等方面的政策保障,提升 对高端文化人才的吸引力和向心力。 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 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文体旅游局,经开区、高新区()、各镇(街道)
        21. 强化培育力度。 以本土人才培养和异地人才引进方式,着力培养影视制作、创意设计、经营管理、投资运营、数字文化、 文化金融等行业紧缺人才,完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惠 山文化企业与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建设人才孵化基地,推广 单式教育、定制式培养,为文化产业发展夯实人才基础。〔责 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文体旅游局,经开区、高新区 ( ) ( )
      四、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协调。调整完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协调领 导小组,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健全工作机制,定期审议重大规 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资金安排和年度工作计划,督促 检查工作任务落实。建立党政一把手抓文化产业工作责任制, 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分工,认真组织落实, 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确保行动计划各项任务全 面完成。 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财政局、区文体旅游局、区统计局,经开区、高新区()、各镇(街道)
       ()强化政策支持。完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文化产业数 字化发展、市场主体引育、重点项目建设、人才队伍培育等关键 性问题。各镇(街道)结合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制定完善产业 资金配套政策,形成联动支持效应。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广泛投资 文化产业。优化土地资源供给,保障文化产业用地。全面落实国家及省、市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相关资金政策和人才支持政策。〔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财政局、惠山自然资源规划分局、区文体旅游局,经开区、高新区()、各镇(街道)
       ()强化考核管理。完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考核机制, 将行动计划目标纳入全区综合考核体系。完善常态化项目督查机 制,开展统计监测、加强项目跟踪,定期发布文化产业统计监测 数据。建立年度评价机制和奖惩激励机制,对有关部门数据指标、 政策落实、重点任务、项目推进情况及时跟踪研判,确保有效推 进。〔 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文体旅游局、区统计局,经开区、高新区()、各镇(街道)
      ()优化发展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适合文化企 业特点的准入条件和监管方式,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规范文 化市场综合执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造优质文化产业生 态。建立文化产业投资负面清单制度。加强对文化产业扶持政策 的宣传和解读,广泛推介文化产业方面的新举措、新成果、新经 验,不断提高影响力和知名度。 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文体旅游局、区大数据管理和政务服务局,经开区、高新区()、各镇(街道)

 

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 9 26 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