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全区上下坚持“产业集群+特色专业园区”发展道路,聚力打造“三新四强”产业集群,着力构建13个制造业特色专业园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持续拓展发展空间,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三新四强”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一)各产业集群运行情况
2023年,全区“三新四强”产业集群列统计企业546家,较上年度增加22家,产业规模1922.4亿元,同比增长13.3%;累计实现规上营收1665.3亿元,同比增长4.4%,高于全区规上工业营收增速(-0.8%)5.2个百分点,全年总体呈现上半年快速增长,下半年逐月回落企稳趋势。
从产业规模看,新能源汽车产业1个集群规模突破500亿元,达542.8亿元;2个集群超过350亿元,分别是数字信息(371.2亿元)、新材料(477.7亿元);2个集群超过150亿元,分别是绿色低碳(233.4亿元)、高端装备(187.7亿元);2个集群均低于100亿元,分别是生物医药(60.5亿元)、航空航天(49亿元)。
从增长速度看,有5个集群实现增长、2个集群出现下降。其中,生物医药、数字信息和绿色低碳集群营收增速较快,同比分别达到15.9%、13.5%和10.3%;航空航天(5.0%)和新能源汽车(4.1%)分别略高和略低于全区平均水平(4.4%);高端装备(-2.0%)和新材料(-5.4%)同比下降。其中新材料集群原材料价格低位运行的行业周期趋势尚未扭转,但降幅有所收窄。
(二)各产业集群发展情况与分析
1.数字信息产业拥有规上企业共113家,全年实现营收371.2亿元,规模增幅达20.6%,同比增长13.5%。从产业链分布看,物联网、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同比分别增长11.3%、2.6%、20.3%。从行业分类看,工业企业78家,占比69%,实现营收228.6亿元,同比增长3.6%;批零企业18家,占比16%,实现营收85.2亿元,同比增长46.3%;服务业企业17家,占比15%,实现营业收入57.4亿元,同比增长18.3%。
2.生物医药产业拥有规上企业45家,全年实现营收60.5亿元,同比增长15.9%。从产业链分布看,创新医疗器械和前沿精准医学因疫情强相关企业市场需求锐减降幅较大,同比降幅分别为16.1%和64.9%;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及商贸流通产业因订单数目增长,产业规模快速提升,同比增长142.1%。
3.航空航天产业拥有规上企业9家,全年实现营收34.5亿元,同比增长5%,略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从产业链分布看,主要集中在“两机”及关键零部件,并全力布局商业航天,目前已签约落地相关项目4个,主要分布于复合材料及构件、火箭、卫星终端及卫星遥感应用等领域,总投资超50亿元。从特色园区建设看,高新区重点打造航空航天特色产业园,博智复合材料一期已满负荷生产,总投资25亿元的中国航发燃机项目已签约,其余项目建设或在谈中,尚未实现产出。
4.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拥有规上企业128家,全年实现营收492.7亿元,同比增长4.1%。从产业链分布看,新能源汽车随着吉利星驱动力列统以及维通利新能源电气(86.4%)、明恒混合动力(398.9%)、中车浩夫尔(312%)等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逐步投产,实现大幅增长,营收增幅高达255.6%;传统燃油车完成营收157.7亿元,同比下降11.7%;通用型车企完成营收317.9亿元,占集群营收的64.5%,主要受新能源汽车业务比例提升,实现较高增长,同比增长7.1%。
5.高端装备产业拥有规上企业94家,全年实现营收152.4亿元,同比下降2%。从产业链分布看,智能机器人、科学仪器产业均达到了两位数增长,增速分别为29.9%和33.2%,特色专用设备完成营收120.7亿元,同比下降5.8%,占高端装备产业的79.2%,高档数控机床完成营收12.5亿元,同比增长5.9%。从园区建设看,规划园区达到3个,其中较为成熟的2个,经开区高端装备产业园被认定为无锡市特色产业园,高新区智慧物流装备产业集群获评2023年度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从项目布局看,高端装备在建亿元以上项目达25个最多,签约项目、在谈项目占比分别达到29%和23.9%最高,随着项目投产达产将进一步提升集群规模和发展质量。
6.新材料产业拥有规上企业132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41.9亿元,同比下降5.4%。从产业链分布看,新材料产业以特种金属材料为主,占新材料产业比重78.6%,完成营收268.8亿元,受原材料价格影响,同比下降5.6%;高分子材料和电子专用材料占比较低,完成营收39.3亿元和33.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3%和6.7%从地区分布看,前洲、玉祁和钱桥三个板块合计营收总量占比超过全区的七成,分别占全区的31.2%、23.2%和17.2%。
7.绿色低碳产业拥有规上企业25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12.2亿元,同比增长10.3%。从增幅情况来看,储能产业增速明显,尤其是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年度营业收入突破50亿元,实现106.8%的增幅;光伏产业增速有所放缓,在库的18家光伏企业,仅有9家企业保持了正增长,实现正增长的企业中以生产光伏玻璃和逆变器企业拉动增幅较大;涉风电产业的5家企业中,仅1家企业实现正增长。
(三)产业集群重大项目建设情况
全区101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中,属于“三新四强”产业集群的项目有80个,占比79.2%,全年完成投资111.4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93.3%。其中,新建项目46个,完成投资45.3亿元;续建项目34个,完成投资66.1亿元。46个新建项目中,新开工建设35个,新建项目开工率76.1%。从项目类别看,高端装备(25个)和新能源汽车(17个)项目数量最多,分别完成投资34.1亿元和30.9亿元, 其次为数字信息(11个)、新材料(11个)和绿色低碳(10个),分别完成投资9亿元、12.4亿元和19.9亿元,航空航天(1个)、生物医药(5个)项目较少,且完成投资额均不足4亿元。
表2 2023年“三新四强”产业集群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投资进度表
产业集群
|
项目数量(个)
|
总投资
(亿元)
|
2023年投资计划(亿元)
|
1-12月完成投资(亿元)
|
投资完成率(%)
|
全区合计
|
101
|
727.1
|
170.2
|
165.3
|
97.1
|
数字信息
|
11
|
46.5
|
9.3
|
9.0
|
96.8
|
生物医药
|
5
|
8.5
|
2.6
|
4.0
|
153.8
|
航空航天
|
1
|
30.0
|
1.7
|
1.2
|
70.6
|
新能源汽车
|
17
|
202.2
|
37.6
|
30.9
|
82.2
|
高端装备
|
25
|
102.2
|
35.8
|
34.1
|
95.3
|
新材料
|
11
|
44.5
|
12.4
|
12.4
|
100
|
绿色低碳
|
10
|
81
|
20.1
|
19.9
|
99
|
其他
|
21
|
212.1
|
50.8
|
53.9
|
106.1
|
从落地项目看,“三新四强”产业项目占备案项目总量的87.1%;投资总额447.3亿元,占备案项目总投资的65.8%。主要涉及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及绿色低碳领域。代表性重大项目有:中能瑞新、海克斯康、思源、图达通等。
从签约项目看,签约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共174个,总投资2011亿元,其中“三新四强”产业项目144个,占签约项目总量的83.3%,投资总额1807亿元,占签约项目总投资的89.9%。代表性重大项目有:蓝箭航天、长三角氢能谷、中航发燃机、云程光伏项目等。
从在谈项目看,亿元以上项目77个,总投资544.4亿元,其中,“三新四强”产业项目65个,占在谈项目总量的84.4%,投资总额483.9亿元,占在谈项目总投资的88.9%。代表性在谈重点项目包括爱矽半导体项目(30亿元)、时的科技产业研发智造基地项目(30亿元)、高端纺织品研发及制造基地项目(25亿元)等。
总体上看,签约项目总规模大,但产业集聚还不够强势,招引质效有待提高。从当年签约并备案的实际转化率看,2023年全区平均落地转化率为31.5%;从体量看,超百亿元的龙头型重特大项目仍缺乏,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引领型项目还不多,产业集聚度和上下游带动效应还偏弱。从质量看,今年三大新兴产业和四大优势产业形成差异化招引,目前招引项目主要集中在“高端装备”、“绿色低碳”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四大优势产业项目招引占比明显,三大新兴产业项目招引较少,而新兴产业支柱作用将愈发突出,数字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产业方向仍需大力招引。
二、产业集群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聚焦产业集群,形成工作机制。出台《关于打造“三新四强”产业集群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先进制造业特色专业园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 年)》、《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实施意见》;分产业制定7个产业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2024年工作要点;编制《惠山区重点产业链(集群)“链长制”工作方案》,建立“链长制”工作制度;全面落实惠山新城区建设行动计划任务,统筹惠山新城区产业布局工作,制定惠山新城区统筹产业布局实施方案。
二是建设特色园区,构建发展载体。一是加快特色园区创建。高端装备、生命科技等2家产业园成功通过市级特色园区的认定;二是加快园区规划编制。完成高端装备、航空航天、智能装备等7个产业园的规划编制和专家论证,智能装备、航空航天等5个产业园已制定配套政策。三是加快园区项目建设。各特色园区实施区级以上重大工业项目63个,其中30亿元以上项目3个、10-30亿元项目17个。吉利新能源动力项目一期、尚航华东云基地数据中心项目等20个项目已投产;恒和汽车低碳减排系统制造、上能储能变流器及储能系统集成建设项目等50个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三是加强项目招引,增强发展后劲。出台《惠山区招商工作架构改革方案》《惠山区招商项目招引落地流程管理制度》,研究制定《惠山区招商项目招引落地流程细则》,健全完善全区招商“一盘棋”格局,按照每月召开2次项目招引落地工作推进会要求,梳理在谈、签约和重点项目存在问题“三张清单”,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问题,着力构建一流营商环境。2024年已举办各类重点经贸招商活动21场,在“总有一朵桃花为你盛开”2024合作恳谈会上,36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378亿元;在“鹏起万里 智见未来”2024惠山国控“产业+基金”招商洽谈会上,27个项目签约,总投资35亿元。此外,还举行了6场项目签约仪式,如红外卫星产业项目、合成生物学应用平台项目、惠山未来健康产业项目等。
四是培育重点企业,夯实发展基础。建立“小升规、规升高、高升专、专上市”梯度培育机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74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达40家。设立250亿元“专精特新”发展基金,累计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7家,其中国家级32家、省级235家。新增企业技术中心80家,其中,上能电气通过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全市唯一),22家企业通过省级认定,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全区企业技术中心总数突破287家,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20.9%。海达尔、灵鸽科技成功登陆北交所,我区实现境内A股市场全覆盖,全区上市企业数量累计达18家,上市后备企业49家。
五是加强金融赋能,设立产业基金。今年以来,各部门和板块等积极加强与产业基金的合作对接,取得显著成效。为更好推动航空航天产业园建设发展,高新区研究整合设立包括南方惠山空天经济发展基金在内的5个子基金的航空航天产业基金,资金规模达23.7亿元;国控集团推动设立总规模30亿元的产业园区发展母基金,并加快组建各专项子基金;科创集团完成总投资10亿元的昭衍新药“平台+基金”项目,利用基金对业内优质生物医药项目进行投资与招引,助力惠山区生物医药产业生态持续优化。
六是举办重大活动,助力产业发展。在“总有一朵桃花为你盛开”2024合作恳谈会签约项目中,“三新四强”产业项目24只,总投资279.8亿元,占比74.1%; 5月11日,举办2024太湖湾生命健康大会惠山区论坛暨“创新赋能 产业融通”精准医疗生态融合未来大会,成立长三角地区首个“精准医疗与生物制药创新合作产业联盟”,纵深推进精准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5月16日,惠山高新区在西安举办“链接未来 惠聚空天”2024 年无锡航空航天产业园暨惠山高新区功能区投资环境推介会活动。
三、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惠山区集群工作的主要思路是:聚焦“三新四强”重点产业集群,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大任务”,积极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提升和网络化联接“四大行动”,系统构建全区产业发展工作体系,激活推进机制,全力以赴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不断巩固惠山产业优势,全力提升“三新四强”产业集群在省“1650”和市“465”现代产业集群中的比重。
注:“三新四强”产业集群中,数字信息、生物医药包含部分服务业企业,因此无法进行产值统计。为便于分析各集群运行情况,统一采用营收数据。在统计产业规模时,其余五个集群用产值,数字信息和生物医药两个集群用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