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祁街道曙光村立足农村实际,探索“逐光暖心田”志愿服务模式。在曙光村东侧,临近大双园河、前洲街道,曙光村精心规划3亩闲置土地,组建党员带头、退休种植能手指导、青少年参与的志愿服务队伍,共同打造家门口的公益农场。志愿者将劳动所得的时令蔬菜,用于慰问困难群体与文明实践置换活动等公益行为,让志愿服务传递互助温情,让“爱心农场”激活社区善治,培育“人人奉献、接力帮扶”的志愿文化,构建“资源共筹—服务共享—民心共聚”的治理闭环,让公益暖流滋养乡村共同体。
志愿耘耕·播种公益绿意。曙光村组织志愿者在这片闲置土地上开展义务劳动,科学规划四季种植计划。从翻土育苗到日常管护,党员带头轮值维护,退休能手传授农耕技艺,青少年参与劳动实践,将荒地盘活为生机盎然的“逐光农场”。通过集体劳作产出萝卜、青菜、茄子等时令蔬菜,不仅降低了种植成本,更凝聚了村民共建家园的向心力,让“人人参与、共享成果”的理念在田间扎根。
蔬香传情·温暖叩响心门。公益农场的丰收成果化作缕缕温情:志愿者定期带着新鲜蔬菜走进困难家庭、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家中,开展“送菜+探访”双服务。在递上绿色蔬菜的同时,志愿者倾听需求,提供暖心服务,在物质帮扶的基础上延伸情感联结。这种“从土地到心田”的关怀闭环,让他们感受到“家门口的守护”,也让志愿服务成为乡村互助的温情纽带。
田埂市集·激活善治循环。每月举办的“田间公益市集”创新公益资源流转模式:志愿者可用富余蔬菜兑换爱心商家的日用品,凭文明积分兑换理发、维修等便民服务。这种“服务—积分—反哺”机制,既激励了持续参与热情,又吸引了更多共建单位加入,形成“公益资源越流通越丰沛”的生态圈,让“小农场”成为撬动乡村治理的活力支点。
通过项目的逐步开展,曙光村发展合作企事业单位和商家超过50家,全年举办活动将超过20场次,党群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超过2000人次,公益产品惠及居民超过500人次。曙光村将继续完善运作机制,让老中青三代居民在田间地头找到服务社区的舞台,让这片农场真正成为传递温暖的社区纽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