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玉祁街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密围绕街道中心工作,坚持法治与文化共融共生、普法与治理同频共振、服务与民生精准对接,持续提升普法质效,增强公民法治素养。
“文化矩阵”建起来,法治与文化共融共生。深耕“普法+文化”融合路径,依托本土优秀传统与特色文化资源,着力构建“法治文化矩阵”,推动法治文化扎根基层。结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打造润秀苑法治文化广场、玉东法治文化公园等23个教育阵地,成功创建2个省级法治文化阵地、1个省级法治文化品牌项目。依托红花锡剧团、玉祁“戏码头”等,开展“梨园韵长戏法惠民——锡剧周周演”等常态化法治文化演出,将法治理念融入民俗文化活动。视频作品《营商有道 礼法为本》荣获2023年无锡市第三届优秀法治文化作品视频类一等奖,非遗微视频《锡剧唱“法” 沁润心田》荣获司法部2024年“法治非遗短剧场”优秀短视频第三名。
“院落板凳”坐下来,普法与治理同频共振。紧扣“八五”普法“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服务基层治理”核心要求,街道创新推行“小板凳议事会”机制,组织村(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深入村组,通过规范村级权力运行、化解矛盾纠纷、开展普法宣传等方式,推动法治乡村建设走深走实。议事普法阵地设在村头巷尾、农家院落,以轻松氛围引导村民在议事中学习法律,推动形成“小事不出网格、矛盾格内解决”的良好局面。例如,在处理停车棚占道等问题时,工作人员结合法律法规进行劝导,既化解纠纷,又普及“邻里权”“公共环境权益”等法律概念,实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磁场吸引”聚过来,服务与民生精准对接。为深化“八五”普法工作实效,街道积极融入城市“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建设,以玉祁社区为核心阵地,将普法服务嵌入便民生活场景,举办“法治‘厢’遇春天里 石榴花开‘惠’更红”等特色活动,打造普法“多元服务圈”,推动法治宣传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聚焦主体经营、社会消费、个体业务等环节,在便民服务中心、小蜜蜂驿站、商圈中心等集聚性区域开展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法治讲座,构建“宣传+服务+维权”一体化法治服务体系,推动普法工作从“单向传播”向“互动服务”转变,让居民在便捷享受法律服务的过程中,切实提升法治素养,真正实现“普法便民、法治惠民”。
玉祁街道将持续深化普法创新,优化服务机制,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筑牢法治基础。










